山東省壽光市將教師隊伍建設擺在重要位置,精準把握教師隊伍改革趨勢,以實施“濰坊市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創新先行區”為抓手,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對教育教學發展的增益作用,創新教師培養與培訓模式,建設與應用教師大數據,支持教師管理評價改革,解決教師隊伍建設的關鍵問題,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與教師隊伍治理能力,真正減輕教師負擔,提升教育質量。
強化保障,夯實行動基礎。加強頂層設計,制定印發《壽光市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行動實施方案》,建立上下聯動、局校一體的工作推進機制,按照試點先行、穩步推進、全面鋪開的原則實施。組建了由高校信息化專家、濰坊市名校長、壽光市教師隊伍建設與人工智能應用骨干、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應用一線優秀教師組成的專家指導團隊,強化示范引領,確保工作部署快、推進實、成效好。聯合濰坊科技學院建設教師人工智能體驗中心,實施教師“輪訓”制度。圍繞常態化教學場景,以教學助手、互動課堂應用為核心,面向教師提供涵蓋課前、課中與課后的一體化教學服務,為教師提供精準施教、差異化教學服務,構建“知行合一”實施體系,全面提升教師隊伍專業素養。升級壽光教育云平臺、擴充大數據平臺、建設智慧云課堂平臺,開設名師云課堂,開展名師在線直播、觀摩、互動交流,共享優質資源,創新教師“云上”培養,發揮教學聯盟優勢,學科教研員線上對教師進行個性化科研支持、教學評價與教學策略指導,搭建教師線上成長平臺,拓寬教師專業發展途徑,為教師減負“賦能”。
實施突破行動,激發課堂育人潛能。組織開展了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行動講師團與課題申報活動,確定了95名“壽光市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行動講師團”成員,31項研究課題,以壽光市人工智能助推教師建設行動講師團成員為核心,校校組建不少于4人的校級人工智能講師團隊,以校為本,全面推進教學助手、互動課堂應用,建立多層次培訓模式,實現教師培養新突破。做好山東省中小學教師能力提升工程2.0項目試點縣工作,以線上網訓、線下入校等混合研修模式,先后開展教研員、中小學校長、首席教育信息官及教師培訓610余場,制定下發應用微課程、教學應用策略2100余個,實現了工具、平臺智能化融合,突破教師理念更新、教與學方式變革,實現教師按需培訓,做到了“領導懂”“骨干精”“教師明”,信息技術小專家“校校有”,引導和激勵青年教師利用人工智能進行課堂教學突圍,主動變革教與學的方式,極大調動了教師學用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手段的積極性,高質量的提升了教師的人工智能素養。
創新應用模式,強化示范引領效能。依托壽光教育云平臺,積極深化課堂改革,開展多級研討活動,加強師范引領,強化教師隊伍建設。圍繞常態化教學場景,面向教師提供涵蓋課前、課中與課后的一體化教學示范,建成百人講師團,推出百名骨干名師,實現行動骨干示范引領,整合多種智能教學終端,借助人工智能技術,為教師提供精準施教、差異化教學,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、提升學習成績。實施課題示范引領,構建標準化流程,根據“課前、課中、課后”組成的課堂教學閉環,在“課堂用,經常用,普遍用”基礎上,實踐制定多種課型教學模式,建立教與學統一、可持續發展的標準化人工智能教學流程。組織開展智慧教學優秀教學模式、典型課例征集評選活動,組織先進經驗交流、現場展示觀摩活動,加強名校示范引領,形成具有壽光特色的智慧教育創新示范教學模式,讓教師教學更輕松、學生理解更容易,讓課堂更加多元化,幫助學生實現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轉變。壽光市獲山東省中小學教師能力提升工程2.0區域典型案例,并山東省市、縣級教師培訓管理者高級研修班進行經驗分享,壽光二中、壽光一中花園幼兒園獲學校典型案例,10項案例獲教研組、教師應用典型案例,壽光市一中花園幼兒園案例獲全國能力提升工程2.0典型案例,《中國教育報》以《智慧教育成優質均衡“新動能”》為題,推介壽光市在智慧教育、教師隊伍建設方面的做法。